从各个角度评价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重制2.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舌尖上的中国 片头 从各个角度评价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重制2.0)

从各个角度评价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重制2.0)

2023-11-16 1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作品介绍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陈晓卿执导,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该节目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

二、作品信息

中文名:舌尖上的中国

外文名:A Bite of China

类型:纪录片

出品公司:CCTV

制片地区:China

发行公司:中央电视台

首播时间:2012.5.14

导演:陈晓卿

制片人:周艳、史岩、石世伦

集数:全23集(已完结)

每集长度:50分钟左右

网络播放:爱奇艺、咪咕视频、哔哩哔哩

出品时间:2012年

播出频道:CCTV1、CCTV2、CCTV9

语种:普通话

出品人:胡占凡

总监:制罗明

监制:张宁、刘文

总制片人:刘文

解说:李立宏

声响设计:王同

作曲:阿鲲

(因优酷视频资源已经失效,部分信息已修改)

三、作品目录(Contents)

第一季(全7集,2012.5.14,已完结)

第二季(全8集,2014.4.18,已完结)

第三季(全8集,2018.2.19,已完结)

四、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陈晓卿向台里申请选题的时候,临时选了个名字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一度叫过“舌尖上的旅行”,最后剧组讨论才定下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任长箴受《慢食运动》中对美食学以及领域分类的启发,来划分了《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分集。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以“记忆中的味道”呈现,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吃东西、去生活,食物都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最干净、最朴素、最具有自然韵味的。大框架确定之后,剧组在与中国烹饪协会的座谈中,剧组得到了一本《中国烹饪大全》,里边罗列了和烹饪有关的所有素材,任长箴复印了书中很多关于“酱板鸭”“调味料”“湘西腊肉”具体的材料,后来还让三、四集的两位导演在网上各自买了一本,专门研究里面的“转化的灵感”和“时间的味道”。

前期准备

前期调研分三个部分文献考察、网络收集和最后的实地调研。任长箴还买来1995年的《国家地理》杂志,只要看到有吃的东西,就加上条以方便检索。任长箴和调研员龚瑜等人把这些资料按地域划分,汇集成表格。后来觉得还是麻烦,就把所有杂志全撕了,整整撕了两天,把杂志里有用的资料装进20多个活页夹子,每个夹子都是用省份来命名。

五、幕后花絮

任长箴靠镜头来解析BBC的很多规律来运用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例如BBC讲人并不讲单个的人,而是讲人际关系中的人,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任长箴并不只讲卓玛,她讲卓玛和妈妈,也不只讲圣武和茂荣,讲圣武、茂荣和他们的妻子孩子的故事——当人物关系被一一呈现的时候,故事也就出来了。任长箴表示拍摄之前节目组都觉得节目一定要用到航拍,结果意见到了陈晓卿那里被经费预算顶了回来。最后大家找到一群做飞机模型试验的清华大学,用带着垫着泡沫塑料、用牙签和瓶子盖绑着摄像头的模型,试验要拍的是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里的最后一个故事。遗憾的是这次“航拍”最终失败,周围的杨树和鸽子太多了,飞机也没办法制动,第二次试验借了两床被单,为了飞机回来能缓冲一下,几个人举着被单追飞机。总监刘文表示纪录频道成立之初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未来如何在海外争夺国际传播的话语权。《舌尖上的中国》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看: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成立,然后是央视一套改变收视为王的理念在次黄金时段开辟“魅力纪录”时段——用刘文的话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除了自身的内容和专业品质,还赶上了好时候。

六、作品评价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每一集的主线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

我的评价

虽然该作品比隔壁的《老广的味道》起步早,作品数量比它的少,但能体现出全国各地美食的特色。哪怕是品尝美食也好,都摆脱不了特色美食对人们的诱惑。在经历了一场疫情之后,美食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出现了不少美食博主。但是美食是一把双刃剑,随时影响我们的健康生活。如今该作品已经过去11年,人们不会忘记那段“乡愁”般的回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